带外监控通过sensor监视服务器状态,就像在设备上安装了上百个摄像头一样,时刻巡视设备运行状态。冗余电源离线、机器上任一条内存容量、内存频率、内存槽位信息、HBA卡槽位信息等等,这些带内软件无法捕捉的信息,都可以通过带外监控获取。这就等同于人工巡视,拆机验选件。并且,轮训所有机器的时间周期要远远大于人工巡视的时间周期。带外监控的轮训周期可以达到秒级,而人工巡检的工作量大,以日为周期已经是相当大的巡检密度了。通过带内监控来弥补带外监控的部分空缺,可以极大的提升运维效率,真正意义上实现无需人工巡检。
扬带外之长,建数据中心操作系统
带外管理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与生产系统相隔离,直接实现与机器对话。这样效率更高,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对生产系统的影响。现在的数据中心,通常对所有设备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带外管理网络。这一日益完善的架构,不仅仅可以用来做带外管理,还可以利用其优势构建一个完整的底层DCOS(Data Center Operating System)。扬带外之长,实施建造一套完整的底层运维架构。
什么是DCOS?
DCOS是为数据中心所有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一套管理平台。简单的说,是为数据中心的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,从采购到安装使用,再到维修、报废的整个过程服务。

通过DCOS的全生命周期自动化平台管理,实现部署、监控、分析、管理全自动,数据中心的无人值守。尽可能的保证服务过程的标准化,减少其中的人为管理。
我们梳理一下DCOS需要完成哪些部分的自动化运维工作。

1.部署
当设备进入数据中心,首先通过DCOS进行业务流程审批,包含上架申请等过程。然后,DCOS对资产进行自动化的验收,主要检验配置是否符合规范,对各个选件(CPU/内存/硬盘等)做自动化的压力测试。可以实现选件级别的资产验证,所有信息都为自动更新采集。如内存信息,可以自动收集所有内存的插槽信息、容量、频率等。
设备验收可以实现选件级设备验收:如内存,可以验收内存总容量,同时可以验证型号、容量和数量信息。当设备通过验收之后,可以通过带外网络自动化发现设备,可以自动化获取设备上带有的资产信息,并将设备自动化列入资产管理。
然后从模板库当中,选择对应的自动化安装模板进行全自动化的安装,包括自动化的阵列卡配置、OS配置,配置标准化的基础设施给上层资源运维使用。
完成整个过程后,在设备状态列表中将设备状态更新为已上线的可用状态。
整个过程只有上架申请和模板库选择模板操作需要人为干预,其它过程均为标准化的自动化流程,可以大大提高部署效率,并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上线质量不合格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