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企业网站的产品页,看起来信息丰富,实则毫无吸引力——密密麻麻的参数表格、简单复制的产品介绍、杂乱无章的排列方式,导致访客“看完没感觉”,转化几乎为零。我们认为,产品页的目标不是展示,而是引导购买动机。这一页的结构和表达方式,决定了转化率的上限。
1. 参数≠优势,客户想看的是“我能用来干嘛”
技术型产品容易陷入“堆参数陷阱”:
功能一堆列出来,但没有解释用途;
数值堆在一起,客户根本不知道好坏;
缺少对比、应用场景、选型建议。
我们建议:
每项功能后面加一句“解决什么问题”;
使用对比图、示意图说明差异与用途;
加入“适用行业”、“典型案例”作为信任背书。
用户不是技术工程师,他们关心的是:这个产品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?
2. 把页面结构做成“引导路径”,而不是“信息堆叠”
我们在每个产品页中都遵循一个路径:
产品定位(适用于谁、解决什么问题)
核心功能介绍(图文结合,不超过 5 项)
技术参数简洁表格(不放首页)
应用案例或使用效果图
常见问题解答(FAQ)
行动按钮:获取报价、在线咨询、下载资料
每一步都在替客户消除一个疑问或顾虑,
最终“指向行为”。
3. 每个产品页都应有“转化模块”
产品页最怕“看完就走”,最怕“没有按钮”。
所以我们会:
在页面顶部设置 CTA 按钮(浮动/吸顶);
在页面中段加一次行为引导(如“联系我们获取资料包”);
页面底部统一设置“咨询入口”模块(含微信、表单、电话);
并设置自动识别来源、设备、语言等字段,配合 CRM 或销售跟进系统。
4. 不同类型产品,不该用相同页面结构
标准品(如:耗材、设备)适合图文 + 参数结构;
定制品(如:方案、服务)更适合场景+痛点驱动结构;
复杂产品(如:平台系统)需要引导式内容流程,如:模块介绍、工作流程、用户角色等。
我们从不使用统一模板,而是为每种产品类型设计专属表达逻辑。
产品页,不是技术说明书,而是销售入口
我们在优化产品页时,发现一个共同点:
高转化产品页都具备“结构清晰 + 应用导向 + 行为明确”三大特点。
一个“堆参数”的页面只能告诉客户你有这个产品,
但一个“好结构”的页面,能让客户想要这个产品。
如果你想提升询盘量、销售转化,先从产品页开始重构,
别再让它只会“展示”,而不会“说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