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网页看上去“内容很多”,但访客浏览时却总是感到困惑、不愿深入,最终跳出。这不是内容不对,而是内容没有被结构化呈现——缺乏节奏、逻辑和层级感。我们整理了 3 个最容易出现在企业官网中的内容结构问题,并提供实用的优化方案。
1. 所有信息堆在一起,没有“主次之分”
我们常看到这种网页:
标题小、文案大、段落密;
所有模块一样大小、同样风格、没有重点突出;
页面上下都是“等权信息”——让用户无从判断哪里该先看。
优化方式:
每一屏只传达一个核心信息;
主信息使用大字号 + 强色对比 +视觉锚点;
次信息弱化、统一样式,避免抢占视觉注意力;
页面不是 PPT,是故事结构,要有主角、有铺垫、有高潮。
2. 段落结构不清晰,无法“扫读”
用户不会像读书一样逐字阅读网页,而是快速扫视、定位关键词、判断价值。
但如果页面是这样:
全段文字没有小标题;
重要信息藏在中间句;
无项目符号、无格式变化;
用户会直接关掉页面。
优化建议:
每段文字都加上逻辑性小标题;
使用列表、加粗、颜色标记等视觉提示;
控制段落长度,避免“视觉疲劳”;
要让用户“扫几眼就知道值不值得看下去”。
3. 页面信息没有“承接关系”,跳跃感强
内容之间没有过渡词、引导语,让用户“跳着看”,但感觉“不知道为什么接着这个”。
错误示例:
第一屏讲品牌故事,第二屏突然展示产品;
没有过渡、没有解释、没有上下文联系;
正确方式:
在模块之间增加一句话的过渡说明;
使用图形元素(如箭头、分割带)辅助信息跳转;
引导语设置为“你可能关心”、“我们还提供”、“下一步了解”;
让页面像一段有节奏的沟通,而不是拼贴的碎片。
内容没有结构,信息就变成噪音
我们常说:
内容结构,是让信息“被理解”的前提。
不管你内容多好,如果无法清晰呈现、引导阅读、突出重点,它对用户而言就是“噪音”。
所以,一个网站的专业感,不在于有多少内容,而在于这些内容有没有被合理组织、有效编排、清晰引导。
结构,是网站表达的骨架。
没有结构,所有内容都只是堆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