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设计不能只考虑“顺利访问”的那一部分人
在建站过程中,我们常见企业关注的是:
用户怎么进入首页
怎么点击菜单进入产品页
怎么填写表单,达成转化
但我们更关注的是:那些没点中目标、没看清结构、跳错页面的用户,是怎么流失的。
真正的专业建站,是先预判失败路径,再设计正确路线。
我们称这种思维为“失败路径建模”——在用户访问流程中预设可能出错、卡顿、退出的节点,并提前设计补救措施。
常见的失败路径示例
1. 用户误点“关于我们”,发现没联系信息 → 离开
✅ 应对方式:在“关于我们”中设置副导航,快速引导至联系方式页
2. 用户从外部链接进入内页(非首页),找不到顶部导航入口
✅ 应对方式:为每页设置可收起式悬浮导航 + 自动语言识别切换提示
3. 用户点击“下载文档”后提示登录或无法下载
✅ 应对方式:文档页增加“快速获取表单”,明确引导行为动机
4. 用户搜索产品但找不到目标型号
✅ 应对方式:建立404友好页 + 搜索推荐词 + 提供产品筛选分类
5. 用户访问页面加载慢中断
✅ 应对方式:首页预加载策略 + 图片懒加载 + 页面骨架屏
我们在流程设计中,会制作“行为分叉图”
这是一种将用户在每一步行为可能发生的选择、失误、反应可视化呈现的工具,通常包含:
入口路径(从哪来)
页面动线(想去哪)
分叉选择(点哪)
非预期结果(误点、空白页、无内容)
回弹路径(回首页?还是离开?)
通过这个流程图,我们可以提前预埋“兜底设计”,例如:
面包屑导航结构;
页面锚点回跳;
弹窗提示引导;
错误路径推荐模块;
关键词联想搜索栏;
客户看不到的设计,就是这种细节补救机制
一个真正有“转化率”的网站,表面上看是视觉美观、功能完备,实际上背后是大量对“失败用户”的容错设计。
我们做的,是“不是每个用户都听话,但我们都有办法把他们拉回来”。
成功转化的前提,是先减少失败的可能
网站不是实验室,不会所有访客都按你的理想路径点击。只有提前思考各种“走偏”的路径,并为他们设计回弹方案,网站才真正具备“系统性转化能力”。
我们不仅设计页面,也设计失败之后的“重新引导系统”。这,就是建站的专业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