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产品选型系统走向海外市场时,很多企业意识到翻译不只是界面文字的问题,而是参数字段本身的“标准化表达”难题。若不同语言下同一字段出现含混、不一致,用户的搜索、筛选与理解都会被严重干扰,导致转化下降。
多语言下的选型系统,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语言与行业理解的双重挑战。
常见问题有哪些?
字段翻译模糊:
例如“连接方式”被翻译为“Connection”或“Joint”,容易造成误解。单位混用问题:
中国网站习惯 mm,美国用户却用 inch,若不统一换算会严重误导。术语不规范:
国内叫“螺纹型”,国外叫“Threaded Type”,不同词但本质一致,搜索时无法命中。同义字段重复展示:
如“耐压等级”和“工作压力”本为同义,但在多语言下被当成两个字段处理。
如何做好参数字段的标准化?
制定字段规范词典:
为每一个字段建立“字段 ID + 多语言映射 + 单位规则”;
统一翻译逻辑,减少自由发挥。
引入术语对照库:
按行业(如机械、化工、电气)建立专用术语翻译标准;
使用人工+AI校对的方式更新词库。
后台多语言字段结构设计:
使用“字段别名 + 显示语言映射”模式;
支持切换语言时参数字段同步切换(包括单位);
搜索与筛选逻辑适配:
用户搜索 inch 参数时,后台可自动匹配 mm 版本数据;
同义字段合并判断,提高命中率。
技术建议
使用 JSON 字段字典集中管理多语言参数;
所有筛选字段通过 key-value 对应,不应依赖纯文本;
后台字段维护界面需支持批量编辑与翻译导入;
每次新增字段时强制设定所有语言映射,避免漏项;
洞察:不是“翻译做得准”,而是“字段定义做得对”
派迪科技在多个外贸型选型网站中发现,多语言最怕的是“中译英”式直译。只有将字段与产品建模相结合,系统性地设计词库和数据结构,才能在全球范围内打通搜索、筛选、匹配三大关键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