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用户习惯“往下滑”,但不喜欢“信息堆”
在移动时代,浏览网页的主流行为是“滑动”,不是“点击”。
但很多页面设计成:
内容块没有间隔;
信息排布密集无分层;
没有锚点感知,不知道滑到哪里了;
结果是“越滑越累”,用户选择离开。
正确做法:
每个模块控制在一屏以内,信息聚焦;
模块之间保留留白,给予阅读缓冲;
重要节点加视觉锚点(如图形引导、序号标题);
2. 每一屏内容都要有“下一步暗示”
好的滚动页面,会在每一屏结尾处设计:
引导按钮(如“查看案例”、“继续了解产品”);
视觉过渡线条(如倾斜图块、视觉留白);
文案语气推动(如“这还不够,我们还有…”);
让用户知道:还有内容、值得继续、方向明确。
3. 滚动节奏 = 信息节奏 + 视觉节奏 + 动作节奏
我们在实际设计中会这样做:
页面前 3 屏节奏快:突出核心卖点 +立即行动;
中段节奏慢:用图文结合讲深内容;
尾部再加速:进入引导行为 + 联系方式 + CTA 按钮;
配合动效轻微浮现(如淡入、滑入),形成“读得顺”的体验。
4. 滚动中的“行为触发点”是最关键的转化入口
不要把表单、按钮都放在最底部。
我们建议:
在第 2 屏加入第一个 CTA;
中段内容穿插 1~2 次“预约/下载/留言”动作入口;
最底部保留完整行为模块;
这样无论用户何时打算行动,都能方便地执行。
页面可以长,但不能“乱长”
不是你做了 10 屏用户就会离开,
而是你 10 屏里只有 3 屏有价值,其他的没组织好。
我们做过一个页面接近 18 屏的解决方案页,
平均停留时间高达 2 分钟,转化率超过 8%,
靠的就是节奏设计 + 滚动引导。